若无此上将,民国时代将黯然失色

在中国近代史上,蒋百里是一个忽隐忽现的名字。他才华横溢却又坚毅不挠。这样一位“谈兵稍带儒酸气,入世偏留狷介风”的传奇将军,

虽然身死不在沙场,但最终被国民政府以国哀之礼风光大葬,民国史上得此殊荣者唯其一人。

 

蒋百里,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军事战略家,陆军上将。“天生兵学家,亦是天生文学家。嗟君历尽尘海风波,其才略至战时始显;一个中国人,来写一篇日本人。留此最后结晶文字,有光芒使敌胆为寒。”他是文人,和梁启超亦师亦友,和蔡锷多年同窗,和徐志摩交情莫逆;他是军人,保定军

 

校校长,国民革命军的智囊。

 

两次“打败”了整个日本陆军

 

年轻人说起蒋百里,可能只知道他有一个女婿叫钱学森,有一个表侄叫金庸,有一个副官叫蒋纬国。他的名气在日本比在中国大。在这位只讲武不动武的陆军上将面前,日本人说:“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。”第一次,蒋百里23岁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轻松夺魁,在日本人面前

 

取走天皇佩剑,他的同学荒木贞夫之流是后来太平洋战争的日军主要将领。第二次,八年血战之后,看百里将军的抗战理论,日军恰似按照将军的指挥,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,而后陷入持久战的泥沼,直至投降。

 

蒋百里自幼饱读诗书,后又学习中西文化,无论军事、书法、文学、美术还是外交,样样比肩一流高手。19岁时赴日读书,思想激进。1912年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,当时年仅30岁,授少将衔。蒋百里一心要建设国防,建设新的军队。他一进学校去,就抓改革。首先给每个学生一套军

 

装,要求学生注意仪表;第二就是抓伙食,亲自到伙房过问,保证卫生和营养;第三就是抓教学,撤掉年老无力的教师,让新从日本回来的教师上任。蒋百里十分注重教学,有时也会亲身授课,所以在学生之间广受爱戴。

 

报国的理想与现实

 

但是报国的理想遇上现实的动荡,蒋百里也无可奈何。蒋百里此前多年求学,对当时的官场勾当不知也不屑,他也不是北洋嫡系,所以处处制肘。他曾亲自到北京去找管教育部的段祺瑞要经费,段祺瑞也只是口头应允,落实却遥遥无期。蒋百里办军校,有权无钱,无从施展。

 

多次碰壁后,蒋百里孤愤难平,他写好遗书:“仆之殉职,虽轻若鸿毛,而与军人之风气有关。”第二天号召学生集合,“我要求你们做的,你们都做了,但是你们要求我做的,我没做,所以我要惩罚我自己”,说完回办公室便以手枪自戕。军人的血性充盈,他决计以此来警醒世人。蒋百里自杀

 

时,幸好勤务兵上前夺枪,子弹打偏,所以并没有性命之忧。他这一枪揭开了北洋军界的黑幕,舆论纷纷要求查清事实真相。

 

段祺瑞迫于压力要求日本大使馆派了最好的医生给蒋百里治病,日本医生还带来一位美丽的护士佐藤屋登,朝夕相处中日久生情,佐藤屋登改名蒋佐梅,蒋百里与其共结连理,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。

 

蒋百里自杀获救,离开了保定军校。1916年袁世凯称帝,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。袁世凯死去之后,他又陪蔡锷去日本就医,旋即为其料理丧事。1917年回国,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,并开始撰写军事论著,出版后成为军校教辅。1918年至1919年,蒋百里受邀考察巴黎和会,游历欧

 

洲,他在法国的凡尔登亲见战火过处,民不聊生,深为触动,此后,竟有偃武修文之意。

 

20世纪初的中国,军阀混战,蒋百里也不能身免,他先后以军师之职,服务于几任军阀,吴佩孚、孙传芳都曾视他为座上宾。宁汉战争时,他辅佐的是自己的学生唐生智,举旗反抗蒋介石。无奈唐生智战败逃往日本,蒋百里也因此逃亡。随后,蒋百里受学生所诱前往杭州休养,被蒋介石逮捕,而后入狱。

 

当时蒋介石已起了杀意,但蒋百里在社会上名望很重,再加上他的学生们从中周旋,使他暂时得以保住性命。蒋百里入狱,震动八方,头一个跳起来的是他的挚友徐志摩。早年间,他们曾一同创办新月社。徐志摩登高一呼,文学青年应者无数,当时于是流行一句口号:“陪百里先生坐牢去!”

 

蒋百里在狱中待了两年,最后还是经人说好话,才被放了出来,后来两蒋言和,但蒋介石仍心存芥蒂,便请百里先生出国考察。

 

1933年,他奉蒋介石之命再赴日本,拟就国防计划,以备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战。1935年,他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,翌年赴欧美考察军事,归后提出建设空军的建议。中国最早关于空军构建的思想,却是来自陆军出身的蒋百里。随后得到蒋介石电令,赴西安汇报考察情况。

 

1936年“西安事变”爆发,蒋百里正好赶上。蒋百里与张学良也有一定的关系,张学良想派个人去南京接洽停战,又怕南京不接受,问计于蒋百里先生。先生问:“这里的人你最讨厌谁?”张曰:“蒋鼎文。”先生说:“那就让他去。”南京很快停火。蒋百里解释道,派一个最不喜欢的人去南京,就能

 

表明张学良绝无伤害其他中央大员之意,对和平解决抱有极大的诚意。蒋百里在“西安事变”中做了一篇好文章,一切问题迎刃而解。

 

杀敌无门 著书报国

 

此后,东三省尽失,华北已危如累卵,尽管蒋百里多次要求上前线带兵抗日,但都被婉拒。无奈他再入书斋,1937年,《国防论》写成出版,轰动一时。在这本书里,蒋百里除了断定中日全面战争不可避免,更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:“万语千言,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,中国是有办法的!”

 

蒋百里在《国防论》中阐述的对日战略,归纳起来有三:第一,中国对日不惧鲸吞,乃怕蚕食,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,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,化日军后方为前方,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;第二,主动出击上海日军,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,从而充分利用

 

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,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;第三,以空间换时间,行持久战,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。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,即湖南、四川交界处,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。

 

1937年到1938年,蒋百里接连在报上发表文章,被誉为“战时的文坛健将”,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《日本人——一个外国人的研究》,文章的结论俨然成了抗战时期的名言:“胜也罢,败也罢,就是不同它讲和!”

 

1938年10月,蒋百里多次推辞不掉,被任命为陆军大学代理校长,这一职位原由蒋中正兼任。同年11月,在迁校途中,他病逝于广西宜山,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。

 

蒋百里终生没有亲自指挥过一场战役,在其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,他只是充当高级幕僚,颠沛于诸侯。《大公报》总编辑王芸生评蒋百里,说:“百里先生是中国有数的军事学家,他未曾典兵,而他的学生多是典兵大将;他的军事著作虽不算多,而片语只字都可作兵学经典。百里先生的淹博宏

 

通,实是一位罕有的学者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人,多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。百里先生如果典兵,便是典型的儒将风流。”

 

凤遨游于千仞兮,非梧不栖。以蒋百里的军事才华,在国内局势中择机而动,飞黄腾达是唾手可得的事情,但他没有。从他一心建设国防,到不惜以死明志,一个爱国者的灵魂在民国历史上闪耀。他不服务于某个人、某个阶级、某个主义。是是非非,国士无双。

 

本站记者转载于车界阿甘

 

 

 

 

北美新闻网

联系方式

联系我们

在线人数

目前有 63 游客 和 0个会员 在线

免责声明